有关“傲娇”巴厘岛和椰子树新冠的题,众说纷纭,小编为你带来详细的讲解。
据印尼新闻网站IndonesiaExpat报道,巴厘岛正在考虑对外国游客实施。想要前往巴厘岛旅游的旅客需要提前一年申请。
消息传出后,引发世界各地旅行者的热议。有人抱怨,过去几年,全主要旅游目的地都受到了COVID-19疫情的严重影响。这个时候出台游客的“傲慢”措施是不合理的。毕竟巴厘岛6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旅游业。疫情期间,巴厘岛经济严重萎缩,增速逼近-10,在印尼排名垫底。
这个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长远规划还是短视?
据当地人描述,游客素质的参差不齐似乎是这一计划的“导火索”。
今年3月,在发生一系列违反交通法规的案件后,巴厘岛禁止外国游客骑摩托车。巴厘岛省省长瓦扬表示,许多人骑着没有头盔、没有执照的摩托车,在巴厘岛各地横冲直撞。此外,一些游客违法、不尊重当地文化,他对此深感不满。“如果你是游客,就表现得像游客一样。”
瓦扬表示,巴厘岛希望推动品质旅游,“将不再欢迎大规模游客,并将通过实施配额制度游客数量”。
同时,巴厘岛也希望游客在旅行时从口袋里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
2022年5月,巴厘岛将重新向游客开放大门。当时,巴厘岛因旅游业不景气,长期资金紧张。看到客流回归,很多人开始考虑旅游、花。有人建议当地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签证费、吸引消费更高的会展游客来增加收入;还有人建议外国游客在飞往巴厘岛之前必须在储蓄账户中存入一定金额的。在不久前举行的巴厘岛旅游协调会议上,一些印尼政府官员甚至提出某些国家游客入境,并对所有外国游客征收45美元至150美元不等的“旅游税”,旨在防止巴厘岛“永远是一个经济实惠的旅行目的地。”
当地外国游客的措施看似是一个长期计划,但近年来当地的旅游体验受到诟病也是事实。
巴厘岛旅游资源丰富。
从空中俯瞰,整个岛屿被山脉贯穿,形成东高西低的趋势。北部山区基本以火山为主。高3142米的阿贡山是巴厘岛最高峰,被誉为“世界的肚脐”。相传众神以山为圣座,最高的圣座是阿贡山。因此,阿贡山也被当地人视为圣山。
岛上最平坦的部分位于南部。位于这里的乌布镇是巴厘岛的文化艺术中心。市场上随处可见独特的木雕、银器和绘画。街上的艺术品商店和小型博物馆令人惊叹。挥之不去。
然而,近年来,当地旅游服务的投诉屡见不鲜。
最受诟病的就是过度“美化”的网红景点。巴厘岛有一个景点叫“天堂之门”。这扇“门”是当地PuraLempuyang寺庙的一部分。两块巨石和天空倒映在镜面般的水面上。游客们站在中间摆出大片。然而,很多人去了之后才发现,所谓的“水面”其实只是一面镜子,不禁感叹自己被骗了。
垃圾题也比较突出。在很多游客的想象中,在海边欣赏风景就是“湿润的海风夹杂着细密的水沫轻抚着脸庞”。然而,除了水泡沫和成堆的垃圾之外,就连豪华酒店的专属海滩也未能幸免。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巴厘岛早在2018年就宣布进入“垃圾紧急状态”,虽然管理机构雇佣了很多人来清理垃圾,但垃圾围城的现象并没有改善。
让人头皮发麻的是人身安全事件的频发。疫情前,巴厘岛行贿、敲诈勒索、驾车抢劫等事件时有发生。女性游客被殴打的恶性事件也多有发生,更不用说最近发生的杀人丑闻。旅游重新开放后,有不少人怀疑当地的安全水平和旅游体验会进一步下降。
迷茫但一切皆有原因
与当今世界上大多数旅游目的地一样,巴厘岛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真正成为地上人尽皆知的度假胜地。受欢迎的结果,除了管理一时跟不上之外,难免会滋生自满情绪。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地开始兴起旅游热潮。印尼政府也积极跟进并制定了《巴厘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巴厘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钢筋混凝土取代了岛上的椰子树,各种现代建筑毗邻古老的寺庙,飞机取代了飞翔的鸟儿。翱翔在天空。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除了传统的餐饮住宿之外,最典型的就是婚庆行业。似乎一夜之间,岛上多了许多古典风格的西式教堂。1991年召开的亚太旅游协会会议也让展览业感受到了商机。
如今的巴厘岛不再是与世隔绝的天堂。外国游客数量的激增,使其与世界迅速相连。2019年,巴厘岛接待外国游客6275万人次,约是该岛总人口的两倍。印尼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印尼共接待外国游客约224万人次,同比增加50887人次,其中仅巴厘岛就接待了约224万人次外国游客。外国游客102万人次。虽然从绝对值来看,巴厘岛的旅游业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这份成绩单总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
巴厘岛的“傲娇”态度让人不悦,但这似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处于漩涡之中的旅游业从业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受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反对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因素。游客的涌入极大提升了当地的消费水平,也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地居民处境悲惨;二是人文因素。有些游客不文明。该行为确实严重干扰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再加上拥堵的交通和无尽的噪音,着实令人恼火。
这也是近年来旅游胜地“赶游客”报道频出的原因。例如,意大利水城不仅要求游客提前预约,还向一日游者收取“城市入境税”;克罗地亚古城杜布罗夫尼克使用摄像头监控人流,超过6000人就关门;冰岛不仅对外国游客征收“城市入境税”“全面管制”,当地居民出租房产供游客居住;秘鲁世界文化遗产马丘比丘仅向外国游客开放3条固定游览线路,并要求必须有当地合格导游陪同……
对于巴厘岛来说,提出这一计划是出于利益分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深层次原因。
印度尼西亚素有“万岛之国”之称。巴厘岛在全国17万个岛屿中脱颖而出,不仅因为其碧海蓝天、沙滩、茂密森林的自然风光,还因为其众多的高端酒店,价格却明显低廉。然而,巴厘岛比其他旅游目的地更依赖外国投资。据印尼旅游部门估计,酒店、酒吧、餐馆等设施建设的投资约有70%来自外资,自然大部分利润都进了外资的腰包。巴厘岛当地居民虽然从事大量服务性工作,但收入水平并没有质的提高。不仅如此,过于单一的产业结构也让当地人不得不承担更大的风险。只要旅游业不景气,就会有大量的人失业。这就是当地人又爱又恨游客的原因。
由此看来,巴厘岛的“傲娇”虽然饱受诟病,但也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如何在游客的美妙体验与居民的安宁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确实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题。
关于“傲娇”巴厘岛的相关信息,本文对椰子树新冠这样的题已经进行了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