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分享湖南沅陵盘古乡盘古“故里”新的题和一些沅陵互通打雷下大雨声音话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网时刻通讯员黄海生、李顺利、曲云、全建生、袁岭报道
远古时期,盘古创造了一个世代相传的世界。如今,盘古山和盘古乡的巨变还有着传说。
深秋,“美得让人心碎”的沅陵秋色满园,满园桂香。踏上县盘古乡的乡村,聆听新时代建设者改变世界、造福人民的铿锵脚步,令人兴奋、振奋。
盘古乡位于沅陵县西南部,背靠巍峨的武陵陵,俯瞰浩瀚的沅江。由两个乡镇合并而成。它因一百万年前形成的古老大洞穴而得名。相传是中华始祖盘古的居所。姓名。该乡是典型的移民小镇、资源小镇、边贸小镇全乡21万村民,涉及移民15万;乡内发掘了盘古洞、古长城、古村落、古客栈等众多古迹。有山塘水库近50座,耕地面积16万亩,林地面积147万亩;与湘西自治州泸西县接壤,“瓦乡人”聚居,边境贸易频繁,社会情感复杂。
“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资源可以转化为效益。”近年来,盘古乡党委“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发展,千方百计惠及民生。“四桥”、“四路”全面贯通,“一带、两园”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县连续多年稳居先进乡镇……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是党员干部辛勤工作的见证,也是广大群众汗水的结晶。
坚实的基础改造偏远村庄
“我太高兴了!我再也不用划船过河了!”今年9月16日,该乡横跨稠江的盘古大桥建成通车。67岁的秦长虹难掩兴奋之情。秦老家就住在桥西边。以前往返集镇、等船需要一两个小时,现在桥连通后只需几分钟。交通困难的村民们在通车当天自发燃放烟花爆竹、打鼓、扭秧歌。
盘古村民张军的父母以种菜为生。大桥通车后,从桥西侧的他们家步行到集镇的农贸市场,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现在,两位老人扩大了种植规模,增加了品种,四季新鲜蔬菜供不应求。
盘古大桥于今年9月建成通车,总投资超过2500万元。彻底解决了困扰河西7000多名村民的出行题,实现了泸西县-盘古-太昌-沅陵县的全面连通。这是该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动缩影。
但由于移民的影响,多年前该乡基础条件十分薄弱盘古村被丑河一分为二,两边村民隔河相望;人们必须步行,晴天一身灰,雨天脚踩泥。民用电怕风、怕雨、怕雷,天气不好,人就会瞎眼;人们长年依赖道路作为城市,不仅脏乱差,还带来令人担忧的安全隐患。
加大交通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该乡决战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亮点。近年来,全乡实施交通项目50余个,总里程约150公里。四桥、四路建设全面完成;投资近500万元实施全乡16个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5座上型水库除险除险加固工程和22个骨干水塘改造工程。投资300元投资万元新建农贸市场;投资200万元新建文化广场,投资400余万元综合修复两个集镇下水道……
“虽然我住在农村,但我和你们城里人过的是一样的生活!”下黑组村民李明芳对笔者大声说道。
走在盘古集镇,超市、网吧、餐馆等都在附近;农贸市场、休闲广场、便民服务中心等就在眼前。放眼望去,水泥路通村落,班车、汽车来回奔波,光纤到达农家,太阳能路灯深入乡村……
振兴产业,在家办公成为时尚
11月2日,在盘古乡中建新科技有限公司的辅助车间里,41岁的孙桂兰正在熟练操作电动缝纫机缝制鞋面。
“按计件计算,我上个月拿到的工资是2900元。”孙桂兰笑着说道。此前,由于生活压力,她和丈夫外出打工养家糊口。家里老人行动不便,孩子学习无人照顾。自从村里成立了帮扶车间后,她就来到车间上班。现在她终于可以赚,照顾家人了。目前,鞋厂共有员工35人,其中一半脱贫,平均年收入2万至3万元。
该公司老板刘志明是常德人。经盘古乡朋友介绍并实地考察,他从浙江搬到这里,先后开设了两个扶贫作坊、一个鞋厂、一个电子厂。“计划到年底雇用120人。”他说,盘古人杰地灵,经济发展迅速,前景良好。预计明年将扩大到400人。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我们村创业,仅今年就有三人回乡发展种植业。”盘古村党委书记宋强说。目前,盘古水陆交通条件成熟,已融入沅陵、泸西两县一小时经济圈,吸引了一大批返乡“创客”。其中一位是曲绍武,他饲养了40多头牛,目前正在扩大规模。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近年来,该乡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支持引导农业由小、散、乱、慢向生态、优质、高效、绿色农业转变,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化。
盘古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勇表示,通过规模化工业发展,该乡已基本形成“一带两园”的工业发展格局。该乡目前拥有阳西村葡萄产业园、树溪口村茶园、小彭村友和农业产业园、三洲村西瓜、青木村有机蔬菜、岭头村优质大米等众多特色产业,力争“强化农业,“美丽乡村、富裕农民”目标迈进。
同时,该乡积极引导全乡成功人士建设家乡,辖行政村16个。每个村都有创业带头人,都有特色产业支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小彭村友和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千亩基地和双溪村沅陵新宁康养小镇项目的介绍,以及已投入的两家援建企业。产于盘古村、阳西村。车间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位于该乡小彭村的友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回乡青年企业家宋翔带领。是一家集高端水果种植、湘西黑猪生态养殖、高端民宿度假、休闲养老、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农村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总投资16亿元。公司于2014年立项,安排当地及周边村民5万余人务工,发放工资超过600万元,有效促进了群众收入的增加。
惠及民生享受新发展
“我家有100平米,把旧木房换成新砖房真好!”11月2日,在盘古集镇集中搬迁现场,73岁的搬迁扶贫户卢崇实满怀感激地谈起自己的新家。
卢崇实一家原本住在偏远山区,房屋破旧,交通不便,生活困难。享受了搬迁扶贫政策后,我于2018年12月4日搬进了现在的新家。“楼下就是市场,学校就在附近,非常方便。”安置点已帮助卢崇实等38户139人脱贫,涉及全乡8个村。“十三五”期间,该乡坚持以人为本,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搬迁198户、768人脱贫。
夕阳西下,霓虹灯闪烁,阵阵欢快的广场舞音乐响起。笔者顺着声音望去,看到在宽阔平坦的广场上,数百名农村大妈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不远处就是碧波荡漾的沅水河。
“这是我们乡新建的一个文化广场,举办过很多群众性文化活动。”乡政府工作人员权建生介绍,文化广场投资超过200万元。已于去年5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它毗邻乡镇码头。它是人们文化生活的中心。现在每天晚饭后,村民们都会三五成群地自发来到这里,纳凉冬暖。他们或散步、或跳舞、或载歌载舞、或说笑、或加入团体。人与邻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民生是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围绕群众“急难、急忧”,努力“采取切实措施、办实事、出实效”,赢得了口碑人民的。
新建稠溪口九中教学楼、盘古卫生院门诊楼,教育、医疗服务显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加强,在全县农村环境整治竞赛中名列前茅,盘古集镇被评为全县“五好”之一。“集镇里西口村被评为“怀化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改善;全力做好综治维稳,积极开展打黑除恶,不懈防洪抗灾,坚持安全生产共治,去年该乡在怀化市社会治安满意度调查中被评为“一流”乡镇,排名全乡安全环境稳定向好。
“今年该镇上访‘零’。”乡人大主席钟一龙表示,我们始终坚持用党员干部的辛劳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现在,人民安居乐业,矛盾纠纷自然就少了,群众的满意率和认可度就会更高!
“‘建四区、创副中心、进军30强’是全县未来五年的总体发展目标,我们要锚定目标,出发,描绘盘古乡村振兴的壮丽图景。”乡!”盘古乡党委书记黄海生谈未来发展充满决心和信心!
潮平岸宽,风吹帆悬。盘古,一个生在水上的移民故乡,正乘风远航,续写盘古“故里”的新。
对于一些湖南沅陵盘古乡盘古“故里”新和沅陵互通打雷下大雨声音详细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