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龙舟精神不褪色

一些网友都想知道关于疫情之下,龙舟精神不褪色和一些三年疫情端午划龙舟相关话题,接下来让小编详细讲解吧!

冯德华代表中国龙舟队赴瑞士。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端午节赛龙舟是广东民间的传统习俗。东莞麻涌镇张彭村龙舟队是我国龙舟队中众所周知的“标杆”。多次代表中国参加龙舟比赛并屡获冠军。今年,受COVID-19疫情影响,多地龙舟比赛取消,张彭村龙舟队也进入“休息”状态。

停赛并没有阻止这群龙舟爱好者热爱龙舟运动。6月22日,南方劳动报编辑来到张彭村龙舟广场,聆听他们关于龙舟的故事。

队长冯德华“赛龙舟是家里三代人的爱好。”

上午9点30分,小编来到张彭村龙舟广场,看到两艘龙舟停靠在这里。走进龙舟棚,一阵凉风吹来,与外面的烈日形成鲜明对比。

“左边的是传统龙船,右边的是标准龙船。传统龙船需要60多人参加,标准龙船只需要26人参加。”张彭村龙舟男队队长冯德华告诉小编,“整个村子有两个龙舟棚,是用来藏龙舟的,龙舟停业的时候,要给龙舟涂上一层落地后涂上一层桐油,存放在阴凉处。”

冯德华说,从祖父一代开始,他家三代人都酷爱赛龙舟。“整个村子一共有14万居民,有3000多人有划龙舟的爱好,但能加入村里龙舟队的只有52人。”

2011年,冯德华大学毕业,来到家乡村委会从事会计工作。经过选拔和培训,他成为了村里的一名龙舟队队员。那一年,从青少年龙舟训练班选拔出来的青少年龙舟队在首届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如此骄人的成绩,与15天的高强度训练密不可分。”冯德华回忆,培训班邀请了26名龙舟教练。一对一辅导。在老一辈龙舟工作者的带领下,队员们把拼搏、拼搏的精神传递到每一次训练行动中。

2017年,麻涌镇举办了龙舟选拔赛。冯德华表示,自己从300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选拔赛冠军。他被选拔参加在瑞士举行的龙舟锦标赛,并一举夺得龙舟锦标赛冠军。“当我站在讲台上时,我心里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冯德华说。此后,他连续三次入选参加龙舟比赛并获得冠军。“虽然今年龙舟比赛取消了,但中国龙舟精神并没有消退,相反,人们更加珍惜赛龙舟的美好时光。”冯德华说。

舵手孔立强“时间久了,你一定会学到一些东西。”

“我从1996年开始划龙舟,一直划到2012年。”58岁的孔立强是张棚村老龙舟工的代表和舵手。他皮肤黝黑,微笑时眯起眼睛。他话不多,但说的每句话都有道理。20世纪90年代初,孔立强开始运沙到香港出售,从此就与木船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顾16年的龙舟赛,孔立强相信,只要心中有一颗不屈的精神,中华龙舟精神就会传承下去。

“小时候看龙舟比赛,看到每个参赛者划龙舟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从那时起,我就渴望长大后也能学划龙舟。”1996年5月16日,对于孔立强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村里有两条龙舟比赛。一号船是年轻人,二号船是老一辈龙舟工人。”孔立强说,抽签开始时,他不小心被撞到了第2位。一号船被老一辈龙舟队友踢下船,后来又调到一号船。幸运的是,经过一场比赛,他的一号船终于从52支龙舟队中夺得了冠军。小镇。

为了学会划龙舟,孔立强不得不错开上班和练习的时间。从学徒到大师,他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这一年里,孔立强每天都在心里鼓励自己“只要每天进步一点,日积月累,一定能学到东西。”当提到舵手和桨手的操作要领时,孔立强兴奋不已,和小编聊个不停。说出需要掌握的要点。他认为,学习任何一门手艺,都必须从心底里热爱它。

2009年5月,在父亲的影响下,孔立强的儿子孔关田也加入了龙舟队。如今,孔关田已成为张棚村龙舟队的生力军。

女赛艇运动员霍秀兰对龙舟情有独钟

“我从小就住在河边,龙舟是沙田、麻涌的传统运动,也是我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霍秀兰今年44岁,早年从沙田镇嫁入麻涌镇,2005年加入麻涌镇龙舟女队,4年前接任队长。

麻涌镇龙舟女队现有队员26人,平均年龄45岁左右。参加比赛以来,几乎从未丢过冠军,甚至还击败过外镇的男队。“人们开始把我们视为‘BIGMOM战队’,并没有抱有那么高的期望,但没想到我们划船的时候这么精!”

霍秀兰说,70、80后的运动选择更加多元化,但她和姐妹们却对龙舟情有独钟。龙舟运动在沙田、麻涌两镇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世纪80年代,沙田、麻涌的男女老少都酷爱龙舟。划龙舟需要艰苦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力。除了常规的水中训练外,还增加了大量的体能训练,比如弯腰、划水等动作,每天重复5000次以上。大型比赛需要高强度的训练,魔鬼般的训练不成题。这也给女性的身体和生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胜利,大家都咬牙坚持。有时他们会去国外参加比赛。当他们穿着绣有国旗的队服赢得比赛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需要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才能把桨训练得整齐划一。”霍秀兰坦言,她特别喜欢这种团队精神带来的集体归属感。“和姐妹们训练结束后,我们在同一条船上有说有笑,很开心。”

传承人陈军一听到龙舟鼓我就热血沸腾

18岁的龙舟舵手陈军得知今年端午节比赛因疫情取消后,深感遗憾。为了今年的龙舟比赛,陈军和伙伴们进行了一个月的强化训练。由于种种原因,龙舟比赛越来越少,所以他们珍惜每一次比赛。

“一听到龙舟赛的鼓声,我的热血沸腾了!”在既是父亲又是龙舟教练的陈萍祥的影响下,陈军从小就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于2018年正式开始这项运动,加入麻涌镇龙舟队。现在,作为山东聊城大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只要有机会,他就沉迷于划龙舟。“小时候因为个子矮,一度想过放弃龙舟,但我真的太喜欢龙舟了,每次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障碍,我都感觉好幸福!”陈军向编辑回忆道。

陈平祥说,老一辈麻涌人一直保持着吃苦耐劳、吃苦耐劳的品质,赛龙舟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兴趣和爱好。现在的年轻人生长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没有经历过苦难,所以对龙舟运动没有兴趣。他对儿子参加龙舟队表示非常支持“划龙舟虽然日晒雨淋很辛苦,但这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机会,让年轻人战胜自我,体验龙舟运动。”团队精神将对他们今后的生活有很大帮助。”

南方劳动报主编白灵

对于一些疫情之下,龙舟精神不褪色的相关内容,以及三年疫情端午划龙舟的话题,本文已做出了详细的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