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人想知道的内蒙古乌海转型蝶变新气质和一些关于中国书法城话题,本篇有详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母亲河滋养着乌海市。石立增摄
这几天,海勃湾区海心社区的老党员肖廷熙一直忙着宣讲全国两会精神。作为中宣部表彰的全国基层理论宣传先进集体“银色宣传团”组长,他总是说“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要做点什么”为了这个时代。”
作为一名矿工,在乌海生活了50多年的肖廷锡见证了乌海的变化。他说,这些年来,乌海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矿工搬进了市区,环境变美了,心情变好了;工业项目进驻园区,城市变得更加洁净,天空变得蔚蓝。城市转型不仅改变了面貌,更增添了深刻的内涵。
近年来,乌海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五化”彰显示范气质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产业、高质量项目。近年来,乌海运用‘技术升级、嫁接改造’、‘增量注入’、‘结构优化’、‘重组’五种转型方式“倒逼转型”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乌海市委书记施万军告诉小编。
作为资源枯竭的工业城市,乌海的经济转型压力可想而知。如何打破资源依赖,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一度成为乌海市面临的严峻题。
进入新时代,乌海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把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创新发展提出“五拐”道路,建设现代化经济。制度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6月份,海勃湾工业园生产建设一片繁忙。小编走进园区内蒙古赛斯普科技有限公司氢基冶炼还原项目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个总投资109亿元的高端冶金项目预计7月初进入设备安装阶段。1日进入热试运行。
项目拟建设年产30万吨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铁项目。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铁项目是乌海市采用“嫁接、改造、转型”理念推出的标志性产业转型项目。建龙集团与内蒙古包钢万腾有限公司通过“重组、做强、改造”盘活原有200万吨钢铁项目,再嫁接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铁项目,生产市场紧张高纯铸造生铁、超高纯特种生铁。这种生铁是高铁等高端制造和深加工行业的优质基础材料。
一个孩子摔倒了,一切都又活过来了。建龙集团的引进,不仅盘活了原有的宝腾万腾项目,为上千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还为乌海带来了高端冶金项目。推动乌海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该市传统产业四大支柱之一的冶金工业迈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今年以来,建龙宝腾万腾项目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实现了突破,产销率达到百辆。
在乌海,近年来这样的优质项目还有很多。去年,引进中国宝武集团建设宝武碳材料产业园。目前,5万吨针状焦项目土建施工正在加紧进行,为8月底预处理热负荷试车做准备。该项目填补了自治区碳材料行业的空白,也有效推动了乌海市煤化工产业升级。
乌海晶云通新材料光伏项目是乌海市新引进的“增量注移”项目。企业管理部部长彭苗苗表示,该项目建设规模为相当于每年65GW的太阳能电池产能。该项目已于去年投入运营。项目达产后,预计实现年营业收入53亿元。
这些优质项目之所以落地投产,得益于乌海大力推进“技术升级改造”。2019年,乌海成立自治区首个市级科技创新中心“——乌海市科技创新中心”,金勇、南志标、吴强等院士专家团队入驻。乌海还在北京、上海、兰州、西安、呼和浩特等地设立人才工作站,大力引进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目前,乌海市共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24家。全市信息化和工业化综合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区第一。
高质量转型推动乌海经济快速发展。这座工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0个月位居自治区前列。
惠及民生培育文明气质
肖廷西大半生都在平沟矿工作和生活。退休后,他赶上矿区棚户区搬迁的好政策,从居住了近40年的矿区平房搬到了城里的一栋楼房。很多像肖廷熙一样的矿工说“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楼房。”
作为自治区最大的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乌海累计投资350亿元,建设住房14万余套。这些安置小区不仅建在城区,还建有服务大厅、健身公园等配套项目。
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乌海市委、市政府用行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卷。近三年来,乌海市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一大批民生事务得到落实。
针对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教育的诉求,乌海市提出建设“优质医疗、教育普惠区”。经过几年建设,乌海市人民医院顺利取得前三甲资质,乌海市妇幼保健院成为蒙西部妇幼医疗中心。是全国第18家医院、自治区唯一一家通过医疗卫生机构认证和复审的医院。村卫生院与区、市级医疗机构结成医联体,居民小病在村、大病不出区。教育投入更大。仅海勃湾区近年来就累计投资3亿元新建、改造幼儿园10所,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93%。
为了稳定就业,乌海采取的关键措施是稳定生产。在乌海市的积极推动下,原神华集团乌海能源公司由去产能转向改革重组。不仅实现了企业的重生,还可靠解决了2万多人的就业题。
今年以来,就业形势严峻。吴海提出“保护企业就是保护就业”。加大帮企稳就业力度,统筹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返还失业保险稳就业救助金、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服务保障措施,确保企业稳定就业。城市。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超过94%。
扶贫投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危房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饮水等10项指标全部达标。许多贫困户通过在家就业、创业实现了可持续脱贫。
如今的乌海,湖水碧波荡漾,绿树成荫,但让人倍感宜居的,是该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市民文明素养发生的微妙变化。
“先做文明人,再创建文明城市”是乌海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原则之一。从注重礼让行人、不乱扔垃圾、规范停车等细节来培养人们的文明习惯;从完善小街小巷基础设施、每条街种植绿化提升城市品味,乌海市由点到面、由内而外的发展。精心塑造文明城市形象。如今,就连后街小巷也变得整洁干净。两侧画着的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报,让人漫步其中、驻足观看;覆盖大街小巷的公共服务大厅和“红背心”志愿服务,让人们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温暖;人们渴望向他人学习,道德模范、“乌海好人”等评选,让身边340多名榜样成为人们效仿的榜样……
2019年6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乌海在全国293个城市宜居竞争力中排名第84位。
绿色染煤城滋养水上新城气质
“没想到,原本干燥少雨、树木稀少、沙滩少的乌海,竟然有这么大的湖、这么多的绿化。”看着眼前波澜壮阔的乌海湖和远处绿树掩映的甘德山,68岁的乌海老罗凤仙感慨万千。
乌海是黄河入内蒙古的第一站。穿越市区105公里。这里,沙漠、山地、绿洲等河流两岸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更是美丽。
为保障该段黄河生态安全,乌海市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实施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治理、产业转型升级、节水集约化、区域协调一体化、黄河文化保护等六大工程重点推进在高质量发展中高水平保障,在高水平保障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如今,甘德山已成为许多乌海人的避暑胜地。山地治沙站工作人员刘芬梅和同事们穿梭于山林间,检查树木、检查滴灌。她从事治沙绿化工作31年。甘德山山脚下曾经是一片广阔的白色沙漠,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现在已经覆盖了超过25万英亩的绿色。
多年来,乌海市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建设了甘德山生态文明风景区等一大批国家和地方林业项目,形成了乌海市北部及其周边地区的绿色保护体系和生态屏障。周围区域。目前,乌海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99平方米。建市之初,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0.38%。乌海市不仅实现了荒漠化面积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还获得了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等荣誉。
同时,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乌海市积极与周边地区联手治理大气污染,编制了《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制定了自治区首个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矿区环境管理地方标准。
夏季,修缮一新的隆昌工贸骆驼山煤渣山,绿草如茵,蝶飞舞。过去,煤矸石在这里堆积并自燃,成为大气污染源之一。该矿山也是自治区首个绿色矿山,被列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项目。近年来,乌海共完成煤矸石、煤层自燃火点治理711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82个。
通过植树造林、矿山修复、禁排黄河污水等措施,目前黄河乌海段水质保持二级标准。黄河乌海段湿地总面积65万亩,成为近百种、十万多只候鸟南飞北飞的天堂。
为保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乌海每年5月至7月黄河休渔,并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海勃湾区北部42平方公里的水源地面积已通过全国人大立法划定为乌海市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商业性畜禽养殖和在人工湖内使用含有化学制剂的饵料进行捕捞。
高质量转型发展,乌海市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的煤城形象,正在被今天文明开放的水上新城形象所取代。重游乌海故地的人们都说,乌海变得更加美丽,变化更加巨大。听着这句话,乌海人的脸上也是洋溢着自豪和幸福的表情。
文化内涵铸就城市自信气质
一位名叫林芳霞的乌海市民在给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组的信中写道“沙漠酒艺术节举办时,我每天陪着父母在书法艺术馆里,品尝各种红葡萄酒。”喝酒,看名家书法,别提多高兴了。”
这是一个普通乌海人发自内心的城市自信,得益于乌海城市文化内涵的塑造。
每个周末,乌海实验小学的老师王虹都会去书法培训班学习书法。她说“在乌海,像我这样周末学习书法的上班族很多,大家都愿意把业余时间花在提高文化修养上,而不是泡在桌、酒肆上。”据了解,班上的学生都是上班族,不仅来自乌海市,还有周边的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而且,学生的书法水平普遍较高。
作为自治区十大宣传文化品牌之一,“中国书法名城”已成为乌海的一张著名名片。全市常年练习书法的人数近10万人,有120余人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兰亭等项。国家项。走进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该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以书法文化为主题的美术馆。为弘扬书法文化,乌海市还将书法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滨河书法景观大道、青山翰墨园、甘德山景区摩崖石刻等一大批书法文化旅游景观吸引着书法爱好者。
随着城市转型,乌海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聚焦看长江落日、体验洋红色的柔情、体验书法文化。这些充满文化内涵的文旅品牌也在慢慢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市民气质。
夕阳西下,我站在乌海4A级旅游景区甘德尔山上,西望北边的黄河。一轮巨大的红日渐渐西沉,在长河与沙漠之间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写意画卷。我心里不禁感到高兴。会产生“大漠孤烟升,长河落日”的美好意境。
走进乌海市阳光天宇酒庄,数万亩葡萄园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风中摇曳。端起一杯香浓的红宝石般的清酒,我不禁感叹这座曾经以煤炭之乡闻名的城市竟然有如此优雅的生活品味。
近年来,乌海每年9月都会举办盛大活动————世界沙漠酒文化旅游节。国内外嘉宾畅谈乌海沙漠酒产业合作及发展。洋红色很温柔,他们感受到了红酒文化。
作为“葡萄之乡”,乌海拥有葡萄种植面积近3万亩,葡萄生产、加工、储藏、流通、旅游全产业链年产值达3亿元。
千百年来,在乌海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黄河文明与草原文明相辅相成。如今,西方的红酒文化也融入了这座城市,让这座移民城市既浓郁又充满现代气息。
海南位于黄河沿岸
今天对于内蒙古乌海转型蝶变新气质和中国书法城的相关话题就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本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记得收藏并关注本站。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