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胚胎的“编号”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都想知道台风胚胎的“编号”是怎么来的?和野台风摩卡,下面让小编详细讲解吧!

在很多台风资讯和科普中,经常会提到“台风胚胎”这个形象的词。在台风正式命名之前,这些“台风胚胎”有一些奇怪的名字,比如93W、96W等,那么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呢?规则是什么?

根据美国海军和大气海洋管理局NOAA的规定,有一个术语“INVEST”来指代“台风胚胎”。完整的词是调查区域,意思是“值得调查的区域”。其他国家气象服务机构也有类似的名称,例如“热带干扰”或“干扰天气区域”。“热带扰动”是一个更常见的名称。

5月18日,今年第二号台风“玛娃”仍处于热带扰动状态,当时编号为92W。从卫星云图和风场来看,很难想象它会发展成超强台风。

热带扰动数

热带扰动由热带大气波动演变而来。如果某个地区有雷暴云和辐合加强趋势,则在风场和气压场图上可以看到模糊的“环流中心”,环流位置在中低纬度温暖海域甚至沿海土地。这样的区域可以称为“扰乱”。如果这种扰动有加剧趋势,并可能成为具有威胁性的热带低气压,气象机构将根据其产生的具体海域进行编号。然而,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即使是许多难以发展为热带气旋的微弱扰动,现在也已经屈指可数了。

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是发布扰动号码的机构之一。图为今年第二号超强台风“玛娃”,编号02W。

目前,由于需要为美国海军在全各大洋服务,美国气象局对全海域热带扰动的监测相对完整、系统。所有具有发展潜力的热带扰动都将获得美国气象机构的编号。这个数字经常被欧洲机构和各种科普文章或新闻引用。

编号规则大致是,该机构首先用字母标注全各个可能产生热带气旋的海域A阿拉伯海、B孟加拉湾、E东北太平洋、C中北太平洋、W西北太平洋、L北大西洋,S南印度洋,P南太平洋,Q南大西洋,M地中海;然后根据扰动产生的顺序,从90开始编号到99,再回到90,以此类推。由于同一海域同一时间段内产生的扰动次数有限,且扰动次数是暂时的,一般不会出现编号不足的情况。例如某日西北太平洋出现扰动,编号为90W。此后,又出现了新的扰乱,编号为91W。以此类推,如果99W之后出现新的扰动,则该数字将回到90W。

扰动编号的字母仅与扰动发生所在海域的经纬度有关,与扰动此后移动的具体地点无关。例如,东太平洋产生热带扰动90E。当它穿过西经140度进入中北太平洋时,只要不加强成热带低压,仍然是90E,不会变成90C。骚扰次数与年份无关。它在产生的顺序上是完全循环的,因为它有很强的暂时性,不会因为年份过去了而从头开始。在文档中,将在所有扰动编号之前添加“投资”一词以表明其性质。

美国海军第1号热带风暴分部

热带低压编号

当然,热带扰动也有可能加剧为正式的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当气象机构判定一场热带扰动具有较为清晰的环流中心和稳定的发展趋势时,它就可能“升级”为热带低压,这意味着“胚胎”被认为“诞生”。此时,热带扰动编号将改为热带低压编号,并成为正式代号。

热带低气压的字母规则与扰动的字母规则类似,但字母是指系统升级为热带低气压时所在的海域,而不一定是扰动编号中的字母;编号从每年1月1日开始计算,从01序号开始。例如,在夏威夷以南海域产生的热带扰动编号为90,当其升级为热带低气压并跨越经度180度进入西太平洋时,其编号将按西北太平洋。例如,当年是西北太平洋第16个热带低气压,则其热带低气压数为16W。每年各海域累计的热带低气压最大数小于50个,热带低气压数为16个。从未被耗尽。采集历史数据时,会在低压数字上加上年份,以示区分。

台风命名

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这是由世界气象组织指定的“台风委员会”决定的命名名单。共有140个名字,依次命名。台风的命名需要由日本气象厅公布。日本气象厅根据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10分钟持续风速来判定热带低气压是否符合命名规则。当10分钟持续风速达到35节时,热带低气压升级为热带风暴级别。此时,日本气象厅将按照台风命名表的顺序为此次风暴命名。在西太平洋,热带低气压数是美国气象局发布的非数字,强度不需要达到热带风暴级别。因此,每年编号的热带低气压的数量会略高于正式命名的风暴的数量,而每年引起气象机构关注的热带扰动的数量也只会更高。

每个海域都有一个区域专门中心,负责该区域的热带气旋监测和信号发布。我国中央气象台尚未获得台风命名权,仅提供140个名称中的10个。香港和也可以各提供10个名字。但台风是否命名的决定权属于日本气象厅。

近年来,美国气象局注意到,一些热带气旋可能是由温带气旋或“副热带气旋”演变而来。因此,它们不仅对热带扰动进行了编号,还对一些可能具备转化条件的温带气旋或副热带气旋进行了编号。例如,2021年北大西洋热带气旋“旺达”是由席卷美国东北部的温带气旋演变而来。

其他气象机构名称

除美国气象机构外,其他海域的气象机构也会发布各自海域的编号。例如,印度气象部门会给北印度洋的低压编号,孟加拉湾产生的低压编号为BOBXX,阿拉伯海产生的低压编号为ARBXX。澳大利亚气象局对澳大利亚各地的骚乱进行了编号和命名。澳大利亚的数字字母为U,如热带低气压01U、热带扰动11U等。同样,南太平洋斐济气象局也用字母F对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扰动进行编号。这两个机构的编号分别是数字,因为两个气象局是这两个海域的区域专业中心。对于这两个地区,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的数字已成为非数字。此外,西南印度洋地区的专门中心是法国留尼汪岛。法国气象局留尼汪分部也将对该地区的热带低气压进行编号。不过,法国气象局的号码没有字母,而是一个简单的两位数。例如“01”和“02”。

南半所有气象机构的编号顺序为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由于南半的夏季与北半的夏季相差半年,气旋季节的时间也相应调整。但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监测范围包括北半和南半,所以仍然是从每年1月1日开始,所以会出现美国数字达到15而澳大利亚数字刚刚从01开始的情况。

热带扰动编号字母分布图的完整版本。用于划分的经度线已在地图上标出。蓝色虚线框起的范围为澳大利亚海域,橙色区域为斐济气象局责任区。

除了监测台风外,我国还监测北印度洋的气旋风暴。印度气象部门命名的风暴编号为AXX或BXX。例如,今年孟加拉湾第一号气旋风暴“摩卡”,中央气象台编号为B01。我国还将对一些值得关注的热带低气压给出临时编号。这些低气压往往没有名字,但也能带来风雨灾害,因此也有临时编号,如2022年第000X号热带低气压。

简单来说,热带扰动编号是暂时的,根据产生的海域进行编号;热带低气压的编号是永久性的,根据其转变为热带低气压的海域以及当年产生的顺序进行编号。升级为热带风暴级别的热带低气压将会被正式命名,有时还有相应的编号。它们是根据热带风暴的顺序和位置来命名的,例如2020年的第11号台风、2022年的第3号飓风、2022-23年的西南印度洋。风季第二次热带气旋、2023年第一次气旋风暴等。

参考

1:~:text=投资3A,and2For20运行20模型20指导

3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网站

4中央气象台网站

5缩放地

不代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立场

如果需要

关于台风胚胎的“编号”是怎么来的?和一些野台风摩卡这类的话题,本文已经做了讲解,谢谢大家支持!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