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知道开学了,面对常见春季传染病如何开启防御模式?这份小贴士请收好和这样疫情春季开学方案的题,但是又不知道真假,小编为你详细的讲解吧!
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幼儿园、学校是人员集中、密度较高的场所。教室空间有限,学生玩耍玩耍接触频繁,很容易造成病原体传播。一旦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极易引发聚集性传染病。返校季的到来,往往是春季传染病的高发期,家长、学校、孩子都不能放松。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春季常见的5种传染病以及如何开启防御模式。
一
新型冠状病感染
新型冠状病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认为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
目前主要流行株Omicron变种株BA5和BF7分支。
常见临床表现发热,一般持续1-2天,然后陆续出现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咽干等症状。从病程结束到痊愈往往伴随着干咳、咳痰的症状。
专注于
新型冠状病感染和流感的首发症状比较相似。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如果确诊,请及时就医和家庭护理。
开启冠状病感染预防模式
健康监测要做好
目前,中小学、幼儿园师生进出校不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学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应及时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如果检测结果确认感染新型冠状病,必须如实向学校报告,并延迟返校。
个人防护很重要
学校是人员聚集场所,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风险较高。应避免与有相关临床症状的人接触。此外,建议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教室门窗通风,做自己健康的第一人。
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的作息,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循序渐进地锻炼身体。康复期的儿童应避免剧烈运动,从低强度活动开始,如散步和简单的日常家务活动。如果没有不适,可在几周内逐渐增加活动强度,直至患者恢复到发病前的正常活动。
疫苗接种至关重要
接种COVID-19疫苗是预防COVID-19感染的最重要手段,所有3岁以上、年龄适中且无接种禁忌症的人群都应接种。
未感染新型冠状病的儿童应尽早接种新型冠状病疫苗。
对于已感染COVID-19且呈“阳性”的儿童,可以在感染后6个月接种一剂疫苗。可以选择灭活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
3岁以下儿童暂时不会接种COVID-19疫苗。
COVID-19疫苗与其他疫苗接种之间应至少间隔14天。
二
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潜伏期1-3天。
常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流鼻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
目前,引起季节性流感流行的病是甲型流感病的H1N1和H3N2亚型以及乙型流感病的维多利亚株和山形株。
本市流感流行期为12月至次年3月。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本市聚集性疫情多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
开启流感防御模式
学生和教师应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肘部等遮住口鼻。
经常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分休息。
避免与有流感样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在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无病上班、上课,与家人接触时佩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如果病情恶化,请尽快去医院。患者及护理人员应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学校应开展晨检、隔离、通风
加强校园晨巡和全天观察。
学生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的,应及时居家隔离,严格按照复学标准返校。
加强教室、楼道通风,每天开窗2-3次,每次20-30分钟。
如果近期班级出现聚集性疫情,学校应取消一切集体活动。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由于流感疫苗的成分会根据当年流行的株而变化,因此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或缓解流感症状。托幼机构、中小学师生是推荐接种流感疫苗的优先人群。
最后要点患流感后,如果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药物。在早期,特别是发病48小时内,抗流感病药物可以显着降低重症流感和死亡的风险。发生率。
三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族溶血性链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传染源患者和健康携带者。
发病高峰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4月至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
猩红热发生的人群和地点多见于4-8岁儿童。幼儿园和小学是猩红热最常见的场所。
常见临床表现儿童患病后,症状大多较轻。主要症状为发热、心绞痛、全身皮疹及皮疹消退后脱屑。还可能出现“草莓舌”、“杨梅舌”和“嘴周围苍白的圆圈”。“等待。
开启猩红热防御模式
学校这样做
猩红热流行季节,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开展早、午检查。如发现可疑儿童,应及时建议其停课、就医、居家护理。如果发现聚集性疫情,请立即致电有关部门。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儿童使用的餐具要煮沸消,用过的毛巾要用开水烫一下,玩具、家具等可用肥皂水或苏打水擦拭。
生病的孩子和家长这样做
生病的孩子应该在家照顾,不要与其他孩子接触!尤其是有二三胎的家庭!与患病儿童接触时佩戴口罩。
要点目前尚无猩红热疫苗。早发现、及时就医、宅在家里是关键!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经过24小时充分的抗生素治疗后,患者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根据情况出院。
四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常见临床表现患者一般为潜伏感染,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如果出现症状,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
自然病程一般7-10天。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有多种,如肠道病71型、柯萨奇病、埃可病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主要是EV71病感染,引起大面积手足口病。2008年安徽和2009年山东爆发口腔病。
近年来,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与手足口病一样,是由肠道病引起的儿童急性传染病。它的特点是急性发热和峡部疱疹性溃疡,很容易混淆。
开启手足口病预防模式
应减少易感人群的暴露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在人群密集、空间封闭的地方酌情佩戴口罩,减少感染机会。
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外出回家后、吃饭前、上厕所后、接触疑似污染物后,应用流水洗手。
多运动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自身免疫力。
注意营养家长和学校应注意孩子膳食的合理营养。
EV71疫苗应尽早接种
国产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EV71病引起的手足口病,有效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由于手足口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在1岁至2岁之间,因此建议尽早接种EV71疫苗,最好在12月龄之前,已完成2剂。
五
病性腹泻
病性腹泻是由病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主犯诺如病、轮状病、肠道腺病、星状病等,其中诺如病感染引起的病性腹泻占很大比例。
发病高峰诺如病腹泻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秋冬寒冷季节为发病高峰。
常见临床表现多为发热、恶心、腹泻、呕吐等,也可见头痛、寒战、肌痛等症状。
开启病性腹泻防御模式
学校这样做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如发现患病学生,应尽快就医并向卫生老师报告。症状消失72小时后即可返回学校。
卫生教师或幼儿工作者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发现患病学生时,应按规定清除患病学生的呕吐物或排泄物,使用高氯对污染表面进行消,消时做好个人防护,并向上级单位报告。向区疾控中心报告疫情。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应当持有合格的健康证明,在加工、包装食品时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程序。彻底加热食物并对餐具进行消。加强食堂、供水、保洁人员健康状况监测。如果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暂停工作。待症状消失72小时且诺如病检测再次呈阴性后才能恢复工作。
此外,学校要做好日常消工作,落实学校饮水设施、宿舍、多媒体教室等集体活动场所的消和安全管理,加强晨检、检查、缺勤等工作。若发生疫情,应暂停聚会活动。活动,并与家长进行风险沟通。
家长这样做
家长应保持良好的家庭卫生,储存食物时生熟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食物,定期清洁饮水机。当孩子生病时,应积极配合学校,及时带孩子就医,并在家休息。
学生这样做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洗手、勤剪指甲、吃水果蔬菜前先洗干净等。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向老师报告,尽快就医,不要隐瞒病情。健康学生和患病学生应减少密切接触。
信息来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注开学了,面对常见春季传染病如何开启防御模式?这份小贴士请收好和一些关于疫情春季开学方案的话题,本文详细的解了,希望大家喜欢!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