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想知道关于新冠病直接来源于蝙蝠吗?这些题需要解和蝙蝠新冠肺炎病,接下来让小编为你详细讲解吧!
新京报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外研究机构发现蝙蝠身上的冠状病有直接感染人类的潜力。小编发现,中科院武汉病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发表的多篇论文,都发现了蝙蝠体内的SARS相关冠状病可以感染人类的证据。
目前,在动物身上发现的与SARS相关的冠状病与正在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最为相似。这也是石正丽团队在云南省一个偏远山洞中发现的中华菊头蝠中发现的冠状病。基因序列相似度达到962。相关研究也证明,新冠病与SARS病同源,相似度为795。
鉴于蝙蝠与人类之间的互动有限,目前科研界普遍认为存在中间宿主。香港大学关毅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沈永义教授、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陈金平将目光瞄准了走私最多的野生动物。哺乳动物——穿山甲。三个小组获得了广东、广西海关2017年至2019年打击走私期间查获的马来穿山甲样本。检测发现,这些马来穿山甲体内的冠状病与新型冠状病的基因序列一致性约为90%。
然而,这个数据并不能让人相信穿山甲是“中间宿主”。毕竟,在SARS中间宿主果子狸身上发现的病,与人类SARS病的基因序列一致性高达998%。然而,有一些证据支持穿山甲是中间宿主。
尽管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声称蝙蝠携带新冠病并可能直接感染人类,但该机构尚未拿出确凿证据或发表新论文。目前蝙蝠冠状病直接感染人类的证据主要来自于石正丽团队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发表的论文,其中一篇论文直接认定SARS病的源宿主为中华菊头蝠。论文介绍,6名村民血清呈阳性,并预测蝙蝠体内的SARS相关冠状病感染人类后可能会引起类似SARS的疾病。
目前,蝙蝠体内的病是否直接感染人类,或者穿山甲是否作为中间宿主,参与新冠病的重组和转移,有几个题亟待解。
题1
为什么新冠病的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穿山甲冠状病更相似?
从目前公布的基因序列来看,新冠病与石正丽公布的云南中华菊头蝠中发现的冠状病更为相似。两者基因序列相似度达到962,而穿山甲体内的冠状病与新型冠状病一致。大约是90。
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院研究员赵苏文撰文指出,就与新冠病的亲密度而言,蝙蝠冠状病RaTG13排名第一,穿山甲冠状病目前排名第二。
但也有一项证据与蝙蝠冠状病与新型冠状病更相似的结论相悖。就冠状病入侵人体起主要作用的受体结合结构域而言,穿山甲冠状病与新型冠状病更为相似。关毅团队的论文显示,广东穿山甲冠状病和新型冠状病在RBD的5个关键残基上具有相同的氨基酸,而蝙蝠冠状病只有1个氨基酸相同。陈金平等人对ACE2受体进行分析发现,穿山甲体与人体内的ACE2高度一致。
美国贝勒医学院的MatthewWong认为,新冠病的受体结合域似乎是在穿山甲中发现的冠状病株与蝙蝠病株重组时产生的。然而,关毅等人并不倾向于相信发生了重组,而是相信发生了趋同进化。
题2
新型冠状病S蛋白的弗林蛋白酶裂解点从何而来?
新冠病测序后,很多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S蛋白可能有弗林蛋白酶裂解位点。
南开大学高山等人在上首次报道了这一重要突变。他们的论文于2月2日提交给中国科学院预印本ChinaXiv网站。高山的论文称,这一发现表明,武汉2019冠状病在感染途径上可能与SARS冠状病有很大不同。该病可能利用了HIV、鼠肝炎冠状病等其他病的包装机制,这与SARS不同。和大多数其他冠状病。由于包装机制的改变,武汉2019冠状病的S蛋白获得了更高的感染细胞效率,这可能是其传播能力大于SARS冠状病的原因之一。此外,一些禽流感病还可以通过突变获得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点,以提高感染细胞的效率。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克里斯蒂安安德森团队发表论文解释说,这个切割位点可以增强细胞和细胞融合,但不会影响病进入。多重切割位点允许弗林蛋白酶和其他蛋白酶进行有效切割,并允许病快速复制和传播。
也就是说,新冠病采用了HIV的包装方式,与禽流感一样,感染效率更高。这是SARS病所没有的,在蝙蝠冠状病或穿山甲冠状病中也没有发现。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新冠病比其他密切相关的病具有更多的弗林蛋白酶裂解位点,而且受体结合结构域与总体上亲缘关系更密切的蝙蝠冠状病的相似性也不如与总体上亲缘关系较远的穿山甲冠状病相似。“如果完全通过的话,自然进化是如何获得这些独特特征的,就令人难以置信了。”
因此,这也使得“新冠病人造说”在疾病早期非常盛行。然而这一结论却遭到了数十位科学家的共同反驳。他们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称,“我们严厉谴责网络上越来越流行的一些围绕新冠病的阴谋论,特别是那些声称病并非来自自然界,而是关于某种‘人造‘生化武器’。”
题3
考虑到蝙蝠的冬眠季节,“零号病人”是如何被感染的?
COVID-19首先在武汉爆发,研究人员考虑到了武汉的环境和气候特征。
石正丽正式发布云南蝙蝠株前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桂珍等人对基因库中的蝙蝠冠状病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与舟山采集的两种蝙蝠SARS相关冠状病有序列一致性,中国浙江为88%。分析新冠病的源头宿主可能是蝙蝠,但一些事实表明另一种动物正在充当蝙蝠和人类之间的中间宿主。该研究发表在《柳叶刀》上。
吴桂珍等人做出这一判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认为COVID-19疫情发生在2019年12月下旬,当时武汉的大多数蝙蝠物种都在冬眠。此外,他们认为华南海鲜市场内并没有出售或发现蝙蝠,而是存在各种非水生动物。
随着研究的深入,其起源于华南市场的结论逐渐受到质疑。尤其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余文斌等人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分析发现,在其他地方出现的多种单倍型,在有接触史的样本中并没有发现。与华南市场并无进化关系,甚至有一些单倍型。武汉没有发现任何标型。华南市场的病可能是去年11月中下旬输入的。
云南蝙蝠的活动模式似乎也有所不同。
石正丽团队2017年11月底发表的论文显示,在对云南单个洞穴中的SARS相关冠状病进行纵向监测时,发现蝙蝠粪便样本中的冠状病随采样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通常,秋季的阳性率高于春季和初夏。他们解释说,这可能是由于出现了一群易感的新生蝙蝠,这些蝙蝠在产后尚未具备自身的免疫力。此外,不同采样日期,洞穴内的蝙蝠种类也发生了变化。2012年9月,其检测阳性率达到513%,当时大部分样本来自中华菊头蝠;但2015年5月,145个样本中,只有3个检测呈阳性,其中三叶蹄蝠是该洞内的优势物种。
除了武汉以外,其他地方的人们,尤其是热带地区的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蝙蝠。在东南亚的一些地区,果蝠体型大、肉多,甚至被当作野味食用。2015年,石正丽团队在昆明市晋宁区西阳彝族乡附近的4个村庄发现6名村民的SARS相关冠状病血清学检测呈阳性。这6人均无症状,也从未接触过SARS病。其中一位去过深圳。但幸运的是,这6人的口腔、粪便拭子以及血细胞病核酸检测均未呈阳性。科学研究人员在对蝙蝠取样时也可能会接触蝙蝠的血液和粪便。武汉市疾控中心田俊华曾描述,“蝙蝠尿像雨点一样从头顶滴到身上”,“蝙蝠血多次直接喷在皮肤上”,增加了感染病的风险。蝙蝠病。
这些题可能需要“零号病人”来回,以确定他接触过哪些动物。以MERS为例,切断单峰骆驼对人类的传播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但与MERS病相比,新冠病的高传播率增加了溯源难度。
【参考论文】
生物论文预发布bioRxiv发表4篇穿山甲冠状病相关论文
1.香港大学关毅教授等人的论文《中国南方马来亚穿山甲中2019-nCoV相关冠状病的鉴定》;
2.华南农业大学沈永义教授等人论文《马来穿山甲2019-nCoV样冠状病的分离与表征》;
3、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陈金平等人的论文《穿山甲是2019新型冠状病2019-nCoV的中间宿主吗》;
4.MatthewCWong等人提交的冠状病重组证据暗示nCoV-2019的穿山甲起源。2月7日。
2017年11月底至2018年2月,石正丽团队在美国生物学期刊PLOSPathogens和武汉病研究所英文期刊VirologicaSinica上发表了三篇论文
5、丰富的蝙蝠SARS相关冠状病基因库的发现,为SARS冠状病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认识;
6.2009-2016年中国云南省果蝠冠状病纵向监测;
7.中国人类蝙蝠SARS相关冠状病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新京报编辑李玉坤
编辑丁田校对Lucy
这篇文章详细为你解了新冠病直接来源于蝙蝠吗?这些题需要解的这类题和一些关于蝙蝠新冠肺炎病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