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碗热汤面温暖了息县疫情防控执勤点人员的心

对于这碗热汤面温暖了息县疫情防控执勤点人员的心以及一些关于疫情下农村做面条的话题,很多人都想了解,就让小编带各位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网络新闻“谢谢你们的坚持,做一碗热腾腾的拉面是我们的心。”3月31日,息县气温大幅下降。20时30分左右,西正路疫情防控执勤检查站旁,一家建在小卡车上的“流动面店”飘散着面条的香气。

38岁的马庆林和面馆厨师现场为值班的防疫人员制作免费拉面。拉面、煮汤、加配料……然后一一递给工作人员。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暖心暖胃,让寒泉中的“叛逆者”不再独行。

“真没想到,拉面店可以搬到工作地点,我刚做完工作,想吃东西,盒饭已经凉了。等热汤面来了,我就满血复活了。”热血并重新开始我的旅程。”该县公用事业服务站值班中心工作人员余斌感叹,“流动面店”出现得及时。他匆匆吃完饭,就回去工作了。

鉴于目前息县疫情防控形势,马庆林等8家拉面馆在原有门店暂停营业后,自3月30日起自发组织“流动面馆”。

看到检查站检查人员工作量大,无法按时吃饭,马庆林很感动,同时也很心疼。“做好的面条送到的时候太块了,吃不到新鲜的热面,店里暂时关门了,所以我们把面店搬到了值班地点,每天免费做两份热面。疫情大家防控工作是我的责任,我必须尽我所能。”这就是“流动面馆”的初衷。

“移动面馆”要做到移动化,并不是那么简单。马庆林一行人自费租了一辆小卡车,每天200多元。把打好的面条、煮好的骨头汤、小菜等所有“遗产”装上车,开往息县各个执勤检查站。

第一天,由于对卡点位置不熟悉,马庆林也出现了失误。直到凌晨2点40分左右,我才走完28个关卡,做了300多碗面。“看到他们吃得开心,我很高兴。他们想给我们,但我们拒绝了。我们面店不是为了。”马庆林老老实实的说道。

一个人带领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热气腾腾、香喷喷的拉面温暖了每个人的胃,抚慰了每个人的心。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许多像马庆林这样的人,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流动面店”要搬多久?马庆林忙得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每天需要做,我们就会每天做。”

今天关于这碗热汤面温暖了息县疫情防控执勤点人员的心和疫情下农村做面条相关的详细内容就讲到这儿了,希望本篇文章能对诸位网友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